导航

教苑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教苑文学 >> 正文

水的隐晦,雪的皎洁

发布者:丁文珺 发布日期:2023-11-05 访问量:

每每读到“苏格拉底之死”,心下总归有种莫名的惋惜。想到先哲几千年前说过的话,至今都闪耀着人性与智慧的光辉,却因其过分崇高的美德而不得不自饮鸩酒,过早长眠地下,无可避免地受历史烟尘剥蚀,其理想也终化为后人的叹息。

而当叶嘉莹先生的“弱德之美”映入眼帘,至此似乎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留给我的缺憾与矛盾,好像终于找到了出口。如果说苏格拉底对美德与真理的追求和显露是雪一般的皎洁,呈现出一种希腊式的健壮之美,那么弱德之美,我以为恰有水的一种灵动、迂曲的隐晦,流露中华传统浸润的平和与温良。这种隐晦似乎是成为皎洁触摸理想的一条别路。

弱德之美,弱德是弱者之德。往往因为弱者的力量相对微小,其实身上体现出的德性并一种内敛的情绪,因而弱德之美是含蓄的,温驯的,有如顺山势而下的溪泉之水,阳光之下影影绰绰,遇阶则下,遇石则洄。

或有人不解弱者之德,者之德,在追求与坚持理想之时会有顺从与逃避的被动之姿,如此营养不良之态,美从何而来?

以为恰恰相反,弱德呈现出的避让和压抑,不如说是一种藏锋的智慧,其最终旨归在于缓慢却恒久的坚韧持守。

并不是弱者。

事与愿违,似乎是我们行事不可改变的潜规则,无论是自然法则还是社会规约,莫不如此。因而弱德之人清晰地明白的理想与执着往往难以成为万众之理想与执着,因而站起身时,不解和随之而来的打压排挤也是可以预料的。弱德没有逃避和露怯,而是选择沉默坚持,这就意味着暂时放下一切荣辱和浮于表面的装饰,只为着最终的圆满,而这样一种奋不顾身的谦让和纵然面对千磨万击却始终坚定的担负,又何尝不是一种矛盾着的力量感呢?弱德之美亦是一种美。

弱徳看似微弱,水波不兴的外向下,其实是内在势能的蓄积,暂时的退避映射出的是更决绝的勇气和毅力反观之,更为人们所欣赏的,健德强者之姿,锋芒的闪耀和情感宣泄的热烈固然是极富斗争张力的,然而在往往缺乏对己身的审视的大多数中,震声嘶鸣最终成为个人英雄主义的悲歌,而其所追求的理想也难逃成为在彼一方的镜花水月。相比较而言,若承重而不放弃,受压而能迂回转圜,反而更是对目标缓慢却坚定的迈步。

然而须知弱德之美是有隐晦和婉转的,却也放弃提供了最好的温床。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值李大钊先生口中的人生之春,人生之旺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是我们鲜亮的旗帜。但也有以时代背景、社会压力为由轻易躺平,成为佛系青年的一类。受到打击,若只学会退让,面对斥责,若只知道弯腰,满心的热忱日渐消磨,渐渐与初心背道而驰,这就丢弃了弱德的那一份持守,谦让成为让位,这样非是弱

受到压抑,压抑的是对自我和理想实现的时间和速度,却无法压抑追求。只有当坚守住道德的底线,让信念感始终有青春之色,在理想之路上一路朝圣,可能才是对弱德之美的最好诠释。

对理想的信仰和追求,当然不只有雪一般的皎洁,更多的也许是水一样的跋涉,万里不问归期,更多的是水一样的隐晦。

也许苏格拉底在历史的书页上灿烂燃烧着有人欣赏那样一种壮阔嘹亮之美,当然也会有人欣赏平和且坚韧温凉且执着的水一样委曲婉转的,不断走向皎洁的弱德之美。

 

上一条:矛盾:薛宝钗的魅力之处 ——《红楼梦》读后感

下一条:公平在高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