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教苑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教苑文学 >> 正文

别再购买焦虑了

发布者:丁文珺 发布日期:2020-11-29 访问量:

(评论员 宋睿)两年前,一篇《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文章刷遍了朋友圈。文章中诸如“不管你愿不愿意,中年都如约而至。”“不会再有匀速前进的同龄人,你要么一骑绝尘,要么被远远抛下。”的语句频频触动读者本就脆弱不堪的心弦,以普罗大众都可以接受的价格强行贩卖了一波焦虑。

好在传阅量足够,微博热搜将其送到了更多理智的人那里。韩寒也对这篇文章做出了回应,再次强调对于成功的定义。“成功的定义绝不只是套现几亿十几亿,身价千亿的首富,面对一个园丁,一个美编,一个程序员,都不存在抛弃与不抛弃的关系,时代里不同人就是有着不同的分工和命运,也各有着不同的幸福。安于现状或不甘如此都是每个人自己内心的意愿,他人不可强求。”

看似安然度过了这次中年危机的焦虑,长达几个月的疫情却又刷新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限。因适应线上教学稍有耽搁的学业,因封闭管理废止许久的旅游业、餐饮业等服务行业,因停止外贸而受阻的外企业务,各种止步不前的萧条景象和空空的钱包口袋难免令人心慌,而与此同时焦虑又悄悄闪入大众的视野,畅销不衰。

疫情过后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倍增,人们一方面想拼命工作来证明自己,防止被行业淘汰;一方面又在感叹时间仿佛都浪费在不知名的事情上,没有时间充实自我也没有时间放松自我。于是,“碎片时间”这个概念应运而生。倡导时间碎片化概念的人总是给这些碎片冠以十分令人向往的名堂,更有人甚至还充分利用了数学运算能力:假设每天有2个小时的碎片时间,每个月60个小时,每年就可以挤出30天的时间。这让我们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的那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于是,这句话就有了下文:可是有些时间根本都不需要你挤,你却让它白白流走了。

这种班主任式耳提面命的口吻让我们总是无法逃脱高考带来的阴影,同一种恐慌一点即燃,不论这段每天像打了鸡血的时光过去了多久,只要当我们发现:时间正在一点一滴地流逝,而我们也真的什么也没有做。可时间真的可以像人民币一样“零存整取”吗?我们不敢浪费去食堂排队等候的时间,哪怕不背几个单词也要翻一翻微博热搜看看谁结婚了谁又离婚了;我们不敢浪费在公交地铁上的时间,任由报站声和耳机里的英语听力在脑海中进行随机播放:everyone will 溁湾镇到了。诸如此类,人们总是将自己的生活过得十分拧巴。自己每日在这种碎片化倡导的声音中裹挟着,久而久之似乎也接受了这种看法,可最终却依旧惶惶不可终日,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的焦虑漩涡中。人们想方设法地拾起每一段时间碎片,仿佛不允许自己的人生出现片刻的空白,仿佛之前的每一段碎片时间都不曾放过。可事实上只有当人们被刺激到才会疯狂地从每一分钟开始找补,仿佛是为了自己,仿佛是为了脑海中这些挥之不去的焦虑。

事实上我们需要这些所谓被浪费掉的时间来放松紧绷的大脑,也会得益于这几分钟的发呆时间、抠手指时间抑或只是大脑放空地站在地铁上,而不是不断购买着各种公众号公开发售的焦虑。我们在社会中,身上难免会有很多堆积物,它们是我们常年打拼换来的名声、地位、财富等等,我们无法真正意义上地抛弃它们,但也不该一味追求这些而忘记了生命本身的意义。人的苦恼大多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活,二是人际关系。在物质生活上我们无尽追求更多的财富,在人际关系上我们又总是纠葛不断,自寻烦恼。在这种无穷无尽的追逐与自欺欺人中忽略了生命本身,忽略了构成生命的平凡的生活。

希望时间还是我们自己的时间,不会被统一规划管理,不会成为不怀好意之人的靶子。


上一条:《绿皮书》告诉我们的人生选择

下一条:一生纯良,不舍理想

关闭